风雨后的彩虹——山东巨野元瑞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保民创业纪实 网站编辑浏览数:1317次
风雨后的彩虹 ——山东巨野元瑞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保民创业纪实
巨野,古大野泽,属齐鲁之邦。 这是一片古老神奇又充满激情的土地,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泽农耕渔猎,上古部落首领尧、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宝贵的足迹。孔夫子获麟绝笔,获麟之地就在今天县城以东的获麟台,苏轼曾以“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诗句,奠定了巨野在齐鲁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历史走进了21世纪,在巨野13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一支异军突起,所积聚的激情再次猛烈迸发,绘成一片绚丽的彩虹,这就是根植巨野沃土的山东巨野元瑞置业有限公司,他的缔造者和组织者就是民营企业家,巨野县政协委员,总经理黄保民。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从最初的收购出售旧棉絮,存储大蒜,承包砖厂,到后来的房地产开发,发展成为拥有办公楼2000平方米,调味品加工厂2.6万平方米,超市2000平方米,准三星级商务宾馆1800平方米,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年纳税300万元,从业人员160人,中高级职称8人,年施工能力2万平方米,年开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调味品制造为骨干,多种经营,优质高效的综合性企业。 作为一位开拓者,一位实干家,一个运筹帷幄,敢于拼搏奉献的民营企业家,黄保民和他的创业团队,迎着一路风雨,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梦想,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追逐着风雨后的太阳,开启着一幅人生壮丽的七彩人生的绚丽彩虹。 诚信为本——他收获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末叶,中华大地改革大潮涌动,高中毕业后的黄保民,因家庭姐弟多,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了求学之路。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他同村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做起了倒卖旧棉絮的生意。一开始,他们骑着单车,到乡下走村入户,到农户家中,收购百姓家中拆洗棉衣、被褥退下来的旧棉絮,然后再卖给当地的经销商。虽起早贪黑、历尽艰辛,还不太卫生,且本大利薄,但也有利可图,乐在其中。由于他以质论价,童叟无欺,遇到家境比较困难的农户及孤寡老人,他还有意抬高收购价,有意多给他们一些钱,长此以往,他的信誉越来越高,口碑越来越好。一些家有旧棉絮的农户都将旧棉絮积攒起来,等他上门来收,有的干脆直接送到他家中。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劳作,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有了数万元的积累,他们用这些资金在集镇租了场地,开始坐地大量收购,然后装上汽车送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南通市出售。由于路途遥远,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般都是晚上装车,连夜赶路,次日赶到南通,验货过磅后立即返回,货款由收货方在两到三天内打到黄保民的银行卡里,交易就算完成了。 一次,他送货回来后,发现卡里的货款多出一万元,凭直觉他知道,肯定是收购方算错账打错了款。当时,这事只有他本人知道,如果此事不声张,将多出的万元巨款据为己有,谁也不会知道。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坚信做人做事要以诚信为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努力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给也不能要。他将此事发生的过程和处理的意见告诉了同伴们,大家一致同意他的处理方式,当即通知南通市旧棉絮收购商,并将多收的万元货款退了回去。收购方收到货款后,负责人感动的说:这样的生意伙伴太难得了,并安排手下工作人员,巨野黄保民送来的货一律免检,随到随收,并提供一切方便。就这样,他以诚信为本,真诚待人,踏实做事,靠经营旧棉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净赚20多万元,收获了人生创业的第一桶金。 睿智开拓——他不放过苍天赐予的每一次机会 2006年夏日,是黄保民创业生涯的一个节点,这一年,他用多年积蓄,从当地市场收购了400吨大蒜,存入恒温冷库中。 巨野县与济宁市的金乡县毗邻,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主产区,出产的大蒜以个大味美享誉国内外,往年每到大蒜收获季节,国内外的收购商一窝蜂齐聚这里,将本地生产的大蒜抢购一空,然后运走冷藏起来,待到冬天行情好时伺机高价出售,利用季节差赚取高额利润。看到一些大蒜经销商赚的盆满钵满,有的一夜暴富,黄保民也想赌一把,他把几年来苦心经营旧棉絮赚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又从亲朋好友那里拆借了一部分资金,共筹措96万元,组织人员以1.2元/公斤的价格当季收购了400吨优质大蒜,然后租赁冷库储存了起来。 按照往年的规律,大蒜价格是收获时最低,国庆节时上涨,春节前后至次年的春天价格最高且坚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市场变幻莫测,当年的行情一反常态,大蒜价格一路下跌,从收购时的1.2元/公斤,到次年3月份已跌到0.2元/公斤。一些大蒜经销商看到大蒜行情不好,前景堪忧,纷纷将储存的大蒜低价抛售,使大蒜销售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看到眼前的情况,黄保民的心情像大蒜市场一样,一天一天往下沉,他算了笔账,按眼下的价格把库存大蒜卖出去,除去收购存储等费用,要净赔80万元,自己的钱赔了不说,亲戚朋友借给的钱也要搭进去。“没学会走就想跑,光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赔了我们怎么办”!亲人们的埋怨声如约而至,此起彼伏。面对困境,黄保民没有消沉,没有彷徨,他冷静的观察分析着大蒜市场的走向,从国内大蒜产区的库存量到国内外的大蒜需求量,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造成大蒜价格急速下滑的原因不是生产过剩,而是人为炒作造成的,这种市场低迷的状况不会持续太久。他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按兵不动,等待着大蒜市场的春天来临。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半个月后,大蒜市场像季节温度一样同步回暖,价格一天天翻倍上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0.2元/公斤,均价涨到4.6元/公斤。此时,他迅速将库存的400吨优质大蒜以4.2元/公斤的价格出库销售,除去成本净赚240万元。看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家人及同伴们纷纷伸出大拇指,带着善意的有点调侃味道的口气夸道:“你太有眼光了,蒜你狠!” 优秀的猎人有着一双机敏而聪慧的眼睛和耳朵。始终竖起双耳,凭着双眼捕捉着猎物的踪迹,是优秀猎人的特征。成功的创业者,时刻都在用睿智的大脑和犀利的目光,观察着这个充满商机的世界,不放过苍天赐予的每次机会。只有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巨野县章缝镇联办窑厂,是一座镇、村联办的砖、瓦生产企业。创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管理不善,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几次易主承包,结果是谁包谁赔,血本无归,最后只好关门停产。黄保民获知这个信息后,立即驱车来到窑厂,对窑厂的管理、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砖瓦所必需的粘土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该窑厂于1970年,由原章缝公社出资金承建,大刘庄等四村兑地,由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由于责、权、利不明确,加上资金紧张,只取不予,慢慢就走不动路了。后来又实行了承包制,将窑厂多次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但承包者目光短浅,采取掠夺式经营,设备陈旧不更换,粘土采挖不科学,产品制造工艺落后,造成生产产品质量差,市场无销路。结果是每次承包不到期,承包者资金告罄,落荒而逃。到本世纪初,该窑厂只剩下几间露天的厂房,废旧的设备和满地的瓦砾,窑厂变成了村民的牧场。 黄保民面对着这样一个烂摊子,暗下决心,一定要凭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让这个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造福一方百姓。他找到章缝镇经委的负责人,主动请缨,签订了为期20年的承包合同。“出水才看两腿泥”,他深知自己迈出的这一步,风险和机遇并存,这个烂摊子如果拾掇好,自己的事业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否则,将前功尽弃,一切清零。他首先投资20余万元,改建、扩建了职工食堂、宿舍、生产车间,高新聘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又投资50万元,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制坯生产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后,于2000年5月1日正式开工投产。听着车间轰鸣的马达声,看着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白烟,他的心情并没有丝毫放松。白天,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晚上,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听进度,查质量,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投产后的第一批红砖烧制出窑,经有关部门检测,其抗压、耐拉及外观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技术要求,一些客户听说后纷至沓来,看货、订货,产品供不应求。看着火爆的销售场面,黄保民长长的舒了口气,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和奋力打拼,不到两年的时间,收回了全部投资,使一个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并成功安排就业人员100余人,年创利税6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宏图初展——他追求更多的是创造社会效益 日月如梭,转眼来到2010年春天,经过数十年的风雨磨砺,黄保民已经从一个充满稚气的青年人,锻炼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大气磅礴的成功企业家,个人资产已接近8位数,在鲁西南这个欠发达地区,也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土豪”了。家人深知他的创业艰难,劝他就此止步,过安生的日子。听着亲人的劝告站在创业人生的十字路口。下一步怎么走?是啊,按当下人的生活标准,有房、有车、有存款,即使什么都不做,钱一辈子也花不完。如再次创业,就要直面市场风险,如果搞得好,自己的事业将实现再次飞跃,否则,也可能折戟沉沙,名利全无。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因为有一个重大商机已经来临。 当时,位于章缝镇驻地的原巨野县第二中学,按照上级的部署,迁进了巨野县城,二中校址所占用的100多亩地闲置了下来。县、乡两级政府为了搞活地方经济,决定开发这块土地。黄保民目睹着这片曾经孕育了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圣地,内心油然升起了一股创业的激情: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金钱乃身外之物,不如在有生之年,投资创办一些实体,造福于父老乡亲。主意已定,他迅速申请注册了“山东巨野元瑞置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强有力的工程建设队伍,通过竞标获得了二中旧址的开发权——建设开发章缝镇中心社区。 创业难,难于上青天。黄保民知道,举起燃烧的火炬,没有选择,只有一往无前,跑步前进。他率领他的团队,跑设计,跑资金,跑手续,纳贤才,搞调研,监质量,开始了宏伟蓝图的拼搏之旅。质量和安全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命,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历史必然。他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念,做出“决不把不合格工程交给社会,交给客户”的郑重承诺,把“打造精品工程,实施品牌战略”当做主要任务来抓,做到了竣工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由于他开发承建的商品房质量诚信,用户满意,一期开发的两万平方米商品房,未等竣工验收就被抢购一空,二期在建商品房已售出85%,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企业赚钱是本分,是成功的标志。而黄保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他首先从社区配套做起,投资1000万元硬化地面30000平方米,绿化闲地10000平方米,亮化道路2000米,美化广场3000平方米。又投资3000万元创建了宏盛商务宾馆、宏盛购物广场、巨野久益商贸公司、巨野县智慧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黄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工制造和服务型企业,吸纳就业300余人。使社区内硬化地面不积水,绿化场地无污染,文化娱乐有场所,百姓就业有岗位,被市、县政府授予菏泽市龙头企业、文明社区等称号。特别是其旗下的巨野县智慧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山东黄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加工厂的合作模式,发展种植、加工纯天然、无公害农产品项目。以合作社为龙头,在其流转的土地上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同入社社员和其他农户签订万亩辣椒、非转基因大豆种植收购合同,合作社负责提供资金、良种及技术支持,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所生产的合格农产品交由山东黄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科技相结合,生产原汁纯天然酿造有机酱油、食醋、西瓜酱、辣椒酱、黄豆酱、甜面酱等产品。生产加工所产生的废渣,经过科学的微生物发酵,加工成无公害有机肥料,用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作物施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有效的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普通农业向订单农业,高产高效农业的转型,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回报社会——他时刻践行着人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系列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文明创建活动,把黄保民和他的公司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他不断赋予企业文化建设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在公司办公楼制作了企业文化长廊、企业格言,通过格言语录,使公司员工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编印了《员工手册》,《员工礼仪守则》,《公司战略》等,使企业文化入眼、入心、入脑。“我来公司干什么,现在为公司做什么,将来为公司留什么”成为公司广大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座右铭。他注重企业文化的积淀,更注重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职工患病,谁家有困难他都挂在心上,亲自前去探望,并根据困难情况帮助解决。公司超市员工郑淑红,不幸得了病,因家里经济困难,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越来越严重,黄保民听说后,自己首先拿出3000元钱让郑淑红先治病,然后又发动公司全体员工捐款,不到一天的时间,捐款7800余元,使郑淑红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救治。她流着泪水感动的说,是公司和工友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好好干,多为社会做贡献。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黄保民创业人生的理念,也是他和他的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用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人生的核心价值观。2012年,章缝镇中心小学建成竣工,但由于受资金限制,从学校到公路的1000多平方米的路却无钱可修。每到阴雨天,小学生们趟着泥水去上学,弄的满身是泥,有的孩子不小心摔倒,哭着爬起来后,全身湿透,还要回家换衣服。个别学生还因此患了感冒,影响了学习,学生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黄保民听说此事后,立即赶到镇中心小学进行了实际考察,然后又找到镇教委领导,了解到确实因资金紧张,修这段路困难很大,一时还解决不了。他心想:孩子们还小,自理能力较差,一旦因路况不好摔着或发生踩踏事件,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学生的家庭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想到这里,他立即拿出3.2万元资金,捐资修建了高标准的水泥路面,使孩子们上学告别了泥泞路,他看到孩子们活泼可爱的笑脸,心里感到无比的满足和高兴。 同年7月,学校开学后,他听说镇中学有十多个学生因家庭贫困,经济困难面临辍学,心里非常着急,他心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而这些面临辍学的孩子里面,很可能就有国家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才,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落下。他二话不说,拿着5万元现金交到校长手中,动情的说:贫困生的数量和困难程度学校掌握,但不能因家庭贫困让他(她)们上不起学,这些钱不多,请您转交给家有困难的同学们,如钱不够,我再想办法。听到这些话,老校长眼睛湿润了,他紧紧握住黄保民的手,连声说:谢谢,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谢谢您,代表同学们和家长谢谢您。从此,他将捐资助学列为公司的常态化工作,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教育事业。累计资助学生61人,为中小学修路硬化地面等3000多平方米,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 《爱的奉献》是黄保民最爱听的一首歌,他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在他创业的路上,每年都会尽最大努力拿出一部分钱,资助20余户孤寡老人和特困户,为社会献爱心。章西村村民马金让,是一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已有80多岁高龄,生活非常困难,黄保民坚持每年多次到他家探望,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和零花钱,逢年过节还为老人带去米、面、油和过年的钱,老人逢人便说:黄保民创业不忘乡亲,真是个好人呐!随着事业的越做越大,他资助的范围越来越广,村里修路,整修街道,他赞助,村民们组建秧歌队,广场舞队,他赞助,镇里搞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他赞助,社会上每年的慈心一日捐,他赞助。历年来,用于资助贫困户和投资公益事业的资金达20余万元。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星月无言自辉煌,雨后彩虹更绚丽。黄保民于无声处的作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收到资助的单位和个人有的为他送去了锦旗,有的给他寄去了感谢信,有关部门多次给予他表彰和奖励,在荣誉和赞扬声中,他总是淡定和平静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今后我还要继续做下去。 我们有理由相信黄保民和他的事业宛如一艘动力无穷的企业航母,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迎着风雨,乘风破浪,继续书写新的华章。像风雨后的彩虹,在不远的将来,大展宏图,奏出七彩绚丽的乐章。 上一篇: 黄氏家族的楷模——黄保民 网站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