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有一西方意大利来的画师,所带来的一种写实画法,将乾隆真实的样子偷偷给记录下来了。
郎世宁的“搬砖”日常
郎世宁,来自意大利米兰,19岁时加入耶稣会,先开始给教堂绘制了九幅天主像、基督圣母像。之后的他,作为天主教的一名修道士,来到中国后取名叫“郎世宁”,就是我们熟知的清宫宫廷画师之一。
郎世宁在康熙年间来到中国,进行传教的同时,受到康熙帝的多次邀请,参加笙歌燕舞、宴席活动等。
因为自己具有绘画特长,在参加活动时,郎世宁将这些场景全都绘制在纸上,受到康熙帝的重视。于是被邀请进紫禁城中的如意馆专为皇室作画。
他的风格在当时清一色的水墨画中,尤为凸显,让人眼前一亮。郎世宁擅长绘制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奔腾而起的骏马,将西方的油画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相结合,虚实合一,广受好评。
并且在如意馆中,雍正还安排了十三名画师,跟着郎世宁学习作画,于是郎世宁传授了欧洲的油画技艺,给清宫中的其他宫廷画师。
郎世宁当时的画室,是在御花园与宫廷内院之间的一处僻静之地,他每天都会有指派任务画一些皇宫中的陈设,花卉走兽,具有节日气氛的恭贺图,或者为皇亲国戚绘制肖像画等。
基本上每一天郎世宁都会画到下午五时,除此之外,郎世宁还需要研习汉文与满文,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绘画的知识。
当时《甄嬛传》中的果郡王原型,果亲王允礼也曾让郎世宁帮其作画,这幅《果亲王允礼相册》流传至今。
开创独具一格的新式画法
郎世宁在历经三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经过不断地学习中国的绘画技巧,将中式的水墨画技艺运用自如,肆意挥洒自己的艺术天赋。
并且郎世宁还将中西画法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新绘画方法。
这种画法在现在看来,既具有欧洲油画的明暗虚实关系,以及反映现实的色彩表现方式,还有准确的造型能力,又有中国水墨画的浓墨重彩、线条流畅的精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缥缈梦幻氛围感。
利用一层一层的晕染,将中西合璧,把中式的特色运用西式的绘画技巧绘制出来。
郎世宁作为清宫宫廷御用画师,自然经常为皇帝绘制肖像,流传至今的有许多,但其中有一副是运用西方油画技巧绘制而出,这幅画让大家能够清晰看出乾隆的真实相貌。
乾隆 画像
绘制乾隆的真容
这些专为皇帝所画的肖像,都是要经由皇帝亲自认可后才能保留,因为留传给后世瞻仰而用,于是都会将其“修饰”之后流传。
而这幅与清朝流传下来的肖像画风,完全不一致的乾隆肖像画,是郎世宁私下而绘,取名为《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
这幅画像是利用了西方油画技巧,画出了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乾隆的样貌,画中的乾隆留着微长的八字胡,眉毛弯弯,微微耷拉着的单眼皮眼睛,略微带些鹰勾的鼻子,身着深色的皮草冬衣,头戴绒帽。
这幅画
至今保存在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它与其它很多画像中地展现出来的乾隆,大相径庭,其他画像中乾隆尽显其皇帝威仪的模样,神情严肃且冷峻。
但是这幅画上的乾隆却神情温和,眉目慈祥,颠覆了世人对帝王长相的看法。
郎世宁还曾设计过圆明园长春园当中,西方欧洲式建筑的设计,著名的十二兽首铜像,就是郎世宁亲手设计的。
郎世宁的画作与设计观念,为我们中国研究清朝的艺术审美,以及皇帝肖像提供了参考价值。
这幅郎世宁亲手所绘制的乾隆半身像,也是为我们揭开了清朝帝王乾隆真实的相貌的神秘面纱,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与西洋难以结合的说法,将中西文化自由结合与随性创作,为后世带来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