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黄国文化研讨会发言稿潢川黄国文化研讨会发言稿潢川黄国文化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姓氏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黄氏宗长宗亲们:大家下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有幸受邀参加在祖地潢川举办的黄国文化研讨会,与诸位共议并分享我的作品——《河南潢川:黄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深感荣幸。首先,我要向精心筹备此次盛会的组织方致以最深的敬意,感谢你们为纪念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落成十五周年及庆祝黄国文化交流大会的召开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也给我们创造了这一宝贵的交流机会。 多年来,我一直怀揣着一个愿望,那就是用自己的笔耕,全面而深入地阐述潢川黄国的历史与文化,让广大的黄氏宗亲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祖地。然而,黄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其历史积淀之深厚,绝非一朝一夕、一文一章所能轻易触及。幸运的是,今年4月,我在微信群中偶然看到了河南潢川黄氏研究会发布的全国第九届江夏文化论坛论文征集通知。作为一名热衷于黄氏家谱与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这份通知点燃了我心中久藏的愿望,促使我决心完成多年的心愿,更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得以融入这场文化的盛宴,与诸位共襄盛举,分享我的所思所感。 于是,我从征文多个标题中选定了《河南潢川:黄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并竭尽全力来完成这篇作品。在选定这个题目之时,我深感潢川黄氏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文化底蕴深厚,且才华横溢非凡。此题的提出不仅体现了主办方对黄国历史文化的深刻领悟与高度重视,更为我撰写这篇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灵感。 从我接触黄氏族谱数十年来,对古黄国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之前,在黄氏家族中广为流传的古黄国至少有三个,山西汾川的黄国、湖北宜城西黄国,河南潢川黄国,前两个黄国仅存的信息很少,历史遗迹几乎湮没无闻,唯独河南潢川古黄国,则有着历代的古籍正史记载,且春秋黄国贵族古墓群出土了带有“黄”字铭文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作为证明,同时保存有古城墙等黄国历史遗迹。因此,我对潢川古黄国也非常重视。 平时在研究族谱查阅一些正史典籍及县志资料时总出现,黄国之地,黄国之境,黄国之都,如:南宋厉居正所编《齐安志》载:黄州,《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为黄国之地。《通典》亦曰:光州,春秋时黄国也。于黄州则云:为黄国之境。《文献通考》与《一统志》因之,遂以黄州为黄国。《新县县志》载:春秋新县所属的光山县部分,麻城县部分,红安县部分均属黄国之地。黄陂县志说:春秋隶黄国。唐代《元和郡县志》说:‘黄国故城在光州定城西二十里。’则今之黄州非古黄国之都。这一句说明黄国的都城不在黄州。那么古黄国的都城具体位置在哪里,黄国的族源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我的文章中得到详尽的解答。在撰写此文的过程中,我又列出四个小标题,以便更系统地探讨和呈现潢川黄国的相关内容,接下来我将简要概述这四个部分。 第一:潢川——黄国文化的发源地 首先,我介绍了潢川的历史变革与地理位置,以便海内外宗亲更好地了解这片黄姓的祖地。接着,我详细阐述了黄域的形成与疆域的广袤。通过查阅大量正史典籍及县志,我确认了古黄国的疆域之广。潢川曾是古黄国的都城,其疆域以今日信阳潢川县为核心,广泛延伸至光山县、固始县、息县的大部分区域,并囊括了新县、罗山县、商城县以及湖北省黄安、麻城、罗田的部分地区。其疆界更远及鄂东北边缘,将黄陂、黄州等地也纳入其中。黄国在商末周初册封为子爵,因而得名黄子国,西周及春秋时期,又册封为诸侯国。尽管《周礼》规定诸侯国封疆应为方四百里,但实际历史中黄国的领地已远超这一理论界限,充分彰显了其雄厚的实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古黄国,这一历史悠久的国度,其辉煌历程跨越了漫长的岁月。此段全释了前面所说黄国之地,黄国之境,黄国之都的问题,这些地域全属潢川的古黄国。 第二:古黄国文化的历史见证 我首先叙述了历经沧桑的黄国故城,以其宏伟的城垣、宫殿、宗庙遗址及手工业作坊,展现了古代黄国的繁荣与智慧。黄国故城不仅是黄氏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研究黄国历史和淮河区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尽管仍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但黄国故城的文化意蕴深远,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此外,我还介绍了古墓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古黄国的辉煌。 第三:追溯黄国族源与血脉传承 文章首先引用了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的记述以及《蔡中郎集》中的《汉交趾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旨在阐明黄姓源自伯益之后的历史渊源。接着,我深入剖析了“陆终之谜:黄姓远古先祖的身世探析”。传统观点认为,黄姓起源于陆终,此论断在多部姓氏研究典籍及黄氏族谱中均有记载。然而,现代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对于陆终的记载却呈现出缺失与不一致,使得陆终的真实身份变得扑朔迷离。尽管《史记》等权威史书提及陆终,但新近出土的战国竹简中却未见其踪迹,这引发了学术界对陆终是否真实存在的广泛质疑。有学者基于字形、音韵的深入分析,提出“陆终”与“祝融”可能为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称谓,此观点亦获得了一些知名学者的赞同。由于历史资料的散失与误传,陆终的真实面貌及其与黄姓的深厚渊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手中藏有一百多万卷电子版古籍资料,其中黄氏族谱资料达二十多万卷,我随便查阅一个家族的族谱,就有谱序载有陆终,说明陆终这个人物,在黄姓历史上影响之大,尽管关于“陆终”的身份众说纷纭,但我们作为黄姓后人都应当尊重黄氏家族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历史的珍视态度。因此,无论家谱资料中的记载正确与否,它们都承载着黄氏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是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资料也是我们深入了解黄氏家族历史与文化的宝贵窗口。借助它们,我们能够探寻黄氏家族悠久的历史脉络,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未来,我们仍需依赖更多的考古发现与深入的文献研究,以期揭开这一历史谜团。无论如何,黄姓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第四:今日潢川——古黄国的文化复兴与发展 在这一章中我介绍了古黄国故地潢川,今日正焕发着文化新生。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与春申君黄歇公陵园,不仅是黄氏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寻根祭祖的圣地。近年来,潢川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黄国故城已成为综合性旅游区。同时,我们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孝文化,通过多样活动提升文化影响力。未来,潢川将继续深化文化旅游,让黄国文化引领经济发展,成为中原璀璨明珠。 最后,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黄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期待与各位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交流与合作。 谢谢大家! 黄诚琼 2024年10月26日 上一篇: 河南潢川:黄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下一篇: 9月9日《国父祭》:共念毛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