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马兰)黄氏文化研究会
家  族  精  英

寻访马兰黄氏七世祖祚昌公书丹石刻

家族文化

 二维码 135
发表时间:2025-04-14 21:34作者:黄家九来源:鲁南(马兰)黄氏文化研究会网址:http://lunanhuangshi.com

寻访马兰黄氏七世祖祚昌公书丹石刻

前些时日,《齐鲁晚报》驻临沂记者站的一位记者,给在枣庄电视台从事记者工作的黄家九打电话,说在费县发现一块写有“铜池竞秀”四字,落款为“琅琊黄祚昌”的明代石刻,询问他知不知道黄祚昌是何许人也。对家族历史颇有研究的家九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黄祚昌不正是马兰黄氏六世祖和公的次子吗,得知先祖书法被发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事不迟疑。得知这一消息的马兰黄氏族人崇贵携夫人、儿子百川以及崇尉,锦传,黄栋(传),黄勇(传),家九,邀请原台儿庄区收藏家协会会长、学者吴兆明先生一道,冒着零下5摄氏度的严寒,20171217日一大早,驱车来到费县城西20公里的朱田苑上村,专程寻访马兰黄氏七世祖祚昌公书丹石刻。家族

这个地方山青水秀,古木参天,村东不远处有一处为临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商代文化遗址,村中古代碑碣随处可见。据该村王姓村民讲,明朝年间,先祖王雅(1566—1633),字有容,号左海,又号襟海,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中进士,第二年任山西阳城县令,因政绩卓著,入京考受广西道、四川道监察御史任山东、陕西巡抚万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曾以山东巡抚使的身份巡辽东,后历任太仆寺、大理寺少卿、光禄寺卿等职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元老,位列九卿是一位令人崇敬的清官。

这里为沂蒙山腹地,位于72固之一的“由吾崮”对面,背靠牛头山,南邻乾河,终年流水潺潺,久旱不涸。王雅量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财,在家乡有修建花园别墅,时称“芳林苑”,因此处地势较高,当地百姓“苑上”,“苑上村”后来由得名。   

苑上村地域北高南低,几乎在一条线上分布有五处泉眼:百花泉、琴泉、龙泉、珍珠泉、天镜泉。现百花泉已荡然无存,龙泉已淹没在小塘中,珍珠泉再也难觅串串“珍珠”景象,只有琴泉和天镜泉还依然汩汩喷涌

泉水西侧,南北方向摆着三块奇石,间隔 50米,石下砌有一米高的石台。南边的那块奇石高近两米,形似绽放的莲花,在基座背阴处石刻楷书“青莲朵”三字;左边刻小字“美髯名”和一方篆印“学海”。

中间的那块奇石比“青莲朵”大些,底座背阴处的长方形青石上刻篆书曰:“余父廷贡公讳旌贤,字士吉,号学海,性爱山居,於崇祯丙子年选石天得,三大费轮蹄烛,此石未立,即遭饥馑盗贼,至壬午年余父城守遇难,越二年又值改革,村落为烬,燕巢林木,计石在荆棘中者四十年矣。康熙巳卯冬,请匠人树起,成先志也,噫!所谓子述春秋,仅有此身,匪莪望蒿,有余悲焉,用书岁月,以遗后人。”文后刻有两行篆书:“宝田居士王芝荣谨识,毕为晋书。”两方印章乃“芝荣、季佳”。上文有引首章“寓酒亭”三字。

立于一户姓王人家大门口的奇石同“青莲朵”大小差不多,基座处刻有楷书“铜池兢秀”四字(铜池:宫殿檐下盛水槽;兢秀喻指奇石栩栩如生,有争奇斗艳之意),落款为“琅琊黄祚昌”后钤方形印章一枚,印文似为祚昌公的号“从如”两字。

上述奇石,命名、行文均佳。从篆文可佐证,三块奇石乃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发运到苑上的,历经改朝换代战乱,直到63年后的清康熙巳卯年(1699年),王氏后人请匠人起,至今已有318年的历史了。

王雅量与马兰黄氏六世祖黄和同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进士,关系甚笃,遂结为儿女亲家,王将长女许配给黄的次子祚昌为妻。身为秀才的祚昌才华横溢,其志清高,视功名如草芥,没有紧步父、兄入士为官的后尘,平生以耕读为乐,以诗文自娱,写下大量诗歌、散文,虽大多遗矢,但仍有《咏芍药》、《咏海棠》、《秋夜月下晚归兰埔》等多篇诗文被族谱载入。

祚昌公生有6个儿子,寿登耄耋,终老乡间。其书法尚属首次发现。

                    (家九)

           

下午家九在枣庄酒店热情招待了马兰黄氏族人和我的高中同学吴兆明。


                        --崇尉注   

         


这是当年往返费县苑上村的行车路线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