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应白鹭之约
拐进渔樵耕读湿地公园的秋天
正被一幅水墨丹青请进宣纸
碎雨洗瓦,古镇的细风
吹软巷子的青枝
吹开桂花树一朵朵甜丝丝的秘密
大唐风情,明清古韵
雕花门楣遇见新帖的春联
记下福建第一街沧桑的目光
听得见的闽北乡音
看得见的古堡容颜,随手触摸
就是一行古朴的传说
随处一坐就会巧遇一枚枚厚重的叹词
寻访古韵之美
恍如踏入大宋熙来人往的米行街
移步窄巷,风火墙一道道缝隙
像证词,像失踪人间的图册
像一个族人迷失的乡音
让我找到了乡愁颠沛流离的线索
还是叫旧市街吧,这样容易记住乡愁
阳光看的仔细
停在椅子雕花的部分
红灯笼延伸街区古老的长度
鹅卵石与青石板相得益彰
像古街门楣厚重的作品,一往情深
至于鱼鳞瓦叠加的传说
我翻开册页,大夫第、和平书院、聚奎塔
标注的繁华依然有
盛世锦绣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
深巷。湿地。美食。美学
深爱陷入纯情,而古镇早已被修辞命名
城墙,飞檐全无倦意
昨晚托在手中的月亮被这雨
被这祈福的民风一一请进祠堂

2
河水柔软
富屯溪,取八万朵樱花临摹人间
鸟鸣里的三月
打开一幅澄明阔远的山水美学
细风赤脚趟过水面
那些倒影,斑斓,与岸边葱茏的香樟树
构成一条河,家藏的图册
熙春山。吸吮着富屯溪水
长个的稻穗是幸福的
仰望天空的农人是幸福的
一行去了武夷山的白鹭是幸福的
静谧,不再置换一种想像
丰腴的话题颗粒饱满
而我就站在稻田左侧
湿了右脚的河水静静淌过
与谁谈美,都略显幼稚
优选的时间,富屯溪透明的思绪
云淡风轻
目光里,民俗馆的明清建筑
一盏红灯笼的梦临水而居
不远处,富屯溪置办的一城桂花
暗香疏影,就像一条河难以割舍的肋骨
守着内心的喜欢,等手捧月光的人返乡

3
四月的春潮
慢慢脱去清浅的雨衣
与严羽有关的诗论
在历史的河流,婉转曲折
时间退回册页
一页纸的厚度,沉甸甸
在我体内反复柔软,像一个失宠的孩子
被情节打动
我不清楚,日子右手那粒盐
能否化开对一代宗师日渐浓缩的狂热
也一直没有停下张望
害怕漏掉染了《沧浪诗话》的汉字
从时间的侧门偷偷溜走
还记得那年
邵武城外东潭山那个隐士山庄
我从慢下来的节奏中捏几粒回忆
查找客游七年的经历
一想到这个,内心的闪电
又击了一下自己愚钝的额头,是的
那天阳光正好——
画面里,听经的石头,花草
还有落在肩膀上的阳光,走近一代大师
仿佛擦肩的教诲,读一种敬仰,或顿悟
翻开那本《沧浪吟》
陪诗歌的别名,查找线索
泛黄的汉字瞬间闪烁着澄明的光芒
纸上,我推开燥热,或者浮躁的部分
许下内心的鸽子一个安静的旧址
许下时间袖口上的宁静与暮色
而我一直珍藏着两卷《沧浪先生吟卷》
只因那些诗歌理论,像极了严羽的治学风范
在迷茫的黑夜里交出诗辩的底牌

4
侧身走进暮色
木窗虚掩。稻田鱼
碎铜茶在时间的节点巧遇黄昏
巷子口,品过茶的晚风是悠闲的
哪吒糍的味道变着法挠我味蕾上的记忆
不急着去吃
皮薄多馅儿的沿山包糍
我决定先饿瘦自己动荡不安的食欲
沿着石板路重新
认领一下自己童年的回忆
酥香的小瓜子
这让我想起金坑二舅妈亲手炸的河干鱼
冬笋炖木鱼,迎亲那天的糖豆
还有用水曲草加米磨浆的背影
挪开一朵花的浅夜
鲜嫩的游浆豆腐漫过味蕾
舌尖上的滋味
席卷古镇八大碗秘制的配方又去了小酒馆
月光酒旗。临窗沐风
每一道菜肴有人、有事、有温度
我知道,一碟书院田螺,半碗乡愁
需要四两米酒一一化解

5
1700多年厚重
书香邵武,像富屯溪水绵延生息
当我再一次从府志里
请出安邦治国的2位宰相、7位尚书
还有271位才华横溢的进士
历史倒空一座城的沧桑
新时代民风呈现盛世祥瑞
在铁城,从静风中抽几枝百合花
献给一座城的辽阔与澄明
在闽楠撑起的幸福里打太极,广场傩
品沧桑巨变新邵武手绘的华章彩卷
或者,交代去了城南的群鸟
让“一心两城三组团”的格局
用赞美的修辞花团锦绣
“铁心拼搏、争创一流”万象大成
30万邵武人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铁城精神
安享蓝天,碧水,净土福地
新时代富美邵武在闽北大地点亮江山
赵洪亮,男。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东坡文学奖终身评委。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北方文学》等,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韩国、等海外文学刊物;入选《2020中国年度散文诗选》、《2019中国诗歌年选》等多种年度选本;获第四届马鞍山李白诗歌奖、杜甫文学奖、第八届月河月老杯全国爱情诗歌大赛金奖。出版诗集《驿路风景》。现居河南省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