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南 黄 氏 家 族 文 化 研 究 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邵 武 的《 乌 石 古 村 》                                            摘自《邵武文艺》

浏览数:59 

                                                  邵 武 的《 乌 石 古 村 》








乌石古村


图片
马星辉图片





身在红尘,心在净土;

与青山有约,与乡野有约。









           


图片
图片



图片


     身在红尘,心在净土;与青山有约,与乡野有约。

  2022新年伊始,与几位作家结伴前往大埠岗镇乌石村,那是一个有着历史传奇故事,与众不同的古村落。

  冬日暖阳,天高云淡。层林依绿中掺有红叶萧萧入目,已是数九隆冬季节,未感到寒意扑面,冻人手脚,却有浓郁的乡野味道从四面八方弥漫而来,深吸上一口,清心润肺,心旷神怡。

  乌石古村虽是隐藏在大山深处,但离邵武城区算不上十分偏远,出城从205省道到南板桥道班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后,小车便行驶上了一条狭窄的山间林道,一路的曲曲弯弯,弯弯又曲曲,不到百米便是一个弯,且都是盘旋而上的急转弯,人在车里左右摇晃、东倒西歪。大约20多分钟后,来到了坐落在邵武第一高山(撒网山)谷地的乌石古村。

  众人站立在村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环视群山、远眺高峰,大有山高人为峰,一望三万九千烟之感。在此可见到邵武境内的三座最高大山——撒网山、莲花山、道峰山,以及附近几十座千米以上的群山。遍观细览而去,群山之间:小山仰大山,山山连斗柄;大峰连小峰,峰峰呈奇峻;前岭接后岭,岭岭有迂回;座座山峰巍峨俊秀、挺拔多姿,形态或似龙似虎、或像豹像猴,皆有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之造化。这些大山属武夷山脉丹霞地貌,它们北邻江西、南瞰八闽、东朝大海、西接圣地,呈现一派风烟俱净,山水共色的大自然景象。山峰、树木、岩石、泉水……,组成了闽北山区一个曲折多姿、梦幻绮丽的独特风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远眺邵武乌石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雄峰耸立,白云悠悠。

  大山间的古道安然无声,只有几声声清脆的鸟鸣声从密林深处传来,甚是悦耳。但乌石村庄显得静悄悄的,不见农家们忙碌的身影在何处?却有一只年轻而体硕的大黄狗雄蹲在村口,见了我们这些陌生人,不吠影、不吠声,只是冷峻地目视着来者,从胸腔中发出低沉的吼声,让人感到它有着豹子般的威严。这与不远处晒着太阳,佝偻着腰的两个年迈老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乌石古村,实际是由几个自然村环抱组成,乌石村所在的自然村叫“幸家磜”。紧贴着幸家磜村落的后山有数百米之高,从山下仰面向上望去,但见山壁陡峭,高耸入云。整个村庄傍山依形,借势修建,牢牢地吸附在悬崖峭壁之上,犹如空中的一座海市蜃楼,实实是叹观止矣、妙不可言。

  我们顺着一条石阶缓步而上,走进了乌石古村庄。发现它坐落在一个藏风聚气的山坳中,有着一种“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阳雨”的大隐之像,那村头几棵百年大树直透青云,雄峻崇山,在这冬日之际,仍显出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乌石古村与闽北普遍的村庄相比,别是一种风格特貌。几十幢老式民房皆是顺着陡峻山势, 座北朝南, 鳞次栉比,相互簇拥,呈阶层式的建盖,显得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房屋建筑大都以木料砖土相结合的楼房为主,光线明亮、通风透气,颇有一些湘西楼阁的韵味,但又更为坚固稳实。村庄正中铺有一条上下贯通的石板阶梯,宽约一米多,石面光滑平整。这条石阶把村庄分成左右两部分,在井井有条的视觉中让人感到别有一种异国风味。

  同行的作家熊君是当地人,他告诉我说:乌石幸家磜自然村兴旺时有200多户人家,近千号人。村中人家全都姓熊,没有外来人。据考:熊家先祖是楚国国君的后裔,后来为避乱世,从中原来到邵武张厝乡洋半天的深山老林生存,后来又迁徙到此。

  深山密林,老鹰盘旋。

  那是400多年前的一天,在乌石的山道上走来一个身材结实的中年人,他身穿旧蓝色长衫,肩搭着一个前后连片布袋,此人看上去相貌平平,平眉细眼,但精气神却是十分抖擞,投足举止间显得与众不同。他时疾时缓,时缓时疾,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聚精会神,目光炯炯,四处扫视个不停,察看得极为仔细,不知他在寻找着什么?

  此人乃是熊家先祖的一个高人,他头脑敏捷,遇事有主见,不但经商参处有方,且善察风水地理。他做生意大发后,厌烦了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危机四伏,便有意归隐山田,平安度身。此时他在连绵起伏的山岭里,看到这里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心中暗想:若在此屯垦开田,必将有利子孙后代。不久,他便弃商归野,带领数十口家人从张厝乡的洋半天迁徙来此,在这荒山野岭中建立起家园,远离了人烟稠密的集镇,遗世而独立。他告诫儿孙们:“什么脚型什么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纵有三千烦恼,不如山间一笑。就算心比天高,怎比得乡野平安逍遥?”他为所在的村庄起名为“幸家磜”,为何而名?不得而知?熊家后人不知?熊君也说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经过熊氏人家的精心布局、积年累月,辛辛苦苦建成了“幸家磜”的规模。这个村庄虽小,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风水的玄妙与独特;浓郁着天地自然、天人合一的精华,让人置身其中觉得有一种玄秘之感。曾有高人到此一游后,由衷地赞叹道:“这里是一处深藏在邵武的群山之中,不可多得的一种‘挂壁式’民居。如此建筑古村落,定然藏有文化密码于其中。”

  听了熊君的一番介绍,我掩不住内心的好奇,独自一人爬上幸家磜村的后山,从高处往下细细察看,果然发现这个村庄前后左右,地势如龙,起伏有致,尽显奇、妙、佳之貌。确实有中国地理文化的密码其中,包括附近拱卫着幸家磜的几个自然村,都布局的十分奇妙独特,它们互为倚重,曲径通幽,前后左右,虎踞龙盘,照应有加,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玄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邵武乌石村与西崖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诗曰:“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闽北大山深处的乌石古村,竟与福州的鼓岭有一种前世今生的特殊缘分。前几年,我去鼓岭采写避暑别墅的专题文章,在“宜夏别墅”的图片展中看到,于鼓岭盖有别墅的美国传教士约瑟与多察理二人,亦在乌石村盖有相同风格的避暑别墅。

  那是在1907年,和约瑟与多察理到邵武传教,兴办学校、医院的过程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草木茂盛,清凉宜人的乌石村,竟与福州鼓岭的海拔、气候、地貌、环境都十分相像。便把它选定为夏日避暑、休闲、传教的场所。他们先后修建了 9幢具有西式风格的房屋别墅。其中有近200平方米的礼拜堂,还建有篮球场、牛奶场等众多的生活附属设施,周边种了许多葡萄藤、桃树、梨树等水果植物。有不少的外国人慕名到此结缘,快乐惬意,福州鼓岭的故事延伸到了这闽北大山的乌石村。

  在山上我们碰到乌石村八十多岁的熊木进老人,身板硬朗的他正在竹林间挖冬笋。见我们所问,他清晰地回忆说,小时候他经常和洋人传教士的小女儿一起玩,当时他们都只有5、6岁左右,每到夏天酷暑季节,洋人都会带着家人们来到这深山老林的乌石村避暑渡夏,一住就是几个月。他们对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热爱与敬畏。前些年,在乌石村生活过的和约瑟后人来到乌石村追忆他们祖辈的故事,祖辈在乌石生活的时光虽已不在,可留下的那种乌石情感在他们心中却是不会忘却。他们喜欢乌石的大自然环境,喜爱闽北大山的安宁与美好。

  是的,城市是文明的傍晚,繁华是日盛的终结。生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无论哪里人?什么人?对大自然都要心存热爱与敬畏。我们敬畏大自然,敬它的包容,敬它的苍茫,敬它的威严,更敬它春夏秋冬、持之有恒。因为它有荣有枯,有收有藏,一切安宁与美好都会如约绽放。

  还让我想不到的是,小小而偏僻的乌石村不仅与远在省城的鼓岭有关联,它竟然还是著名“连史纸”的一个发源地。熊君介绍说:“乌石村过去造纸规模甚巨,顶盛时期全村共有纸槽上百个。乌石所造的纸质精细,柔软不皱、薄而均匀、防蛀性好、经久不变的纸质特性,是古籍修复、书写绘画、字画装裱的首选用材。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极富历史和科学价值。因品质上乘而名噪一时,纸产品远销海内外。民国四年,“连史纸”赴美国参加“巴拿马百货赛会”获得大奖。

  新中国成立后,因市场变化,古法造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逐渐停止生产,但造纸工艺并未流失。乌石村现已年过八旬的熊木进和熊灵河等老人,对造纸工艺流程依然能够清晰地讲述从嫩竹砍伐、剖片、醃浸、涤晒、捣担、蒸煮、调料、配料、抄张、分张、焙纸的整个流程。

  时过境迁,古法造纸正慢慢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作为连史纸发源地的邵武,生产技术己面临失传的尴尬窘境。对此,真希望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让这项古老的造纸术在邵武还能继续发展传承下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邵武乌石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一减弱,山里的气温便立时下降了许多,晒太阳的老人悄然回屋去了。本就冷清的古村庄显得更加的寂静与无奈,脚下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石板台阶默默无言,它无法诉说悠悠岁月的困惑。原来的山乡嘻闹都付与了如今的荒弃与昏睡,中国传统乡村的落寞,不知应该如何唤醒?

  该下山了,我踏着村庄石阶的岁月包浆,联想到一个权威数据:“中国共有371万个自然村,2020年剩下263万个。大约每年有9万个消失,平均每天消减80到100个村落。”对此,不禁感叹有加,我几度回首这座逐渐没落的村庄和古民居,心中有些惶惑无语。冯骥才曾说:“在古民居里,有我们的民族记忆和精神传统,有我们民族的终极价值观,有我们丰富的、多地域的、多样的文化创造。”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才会所以。过去的已然过去,何必深究为何?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落红深处有冷暖,世事沧桑也寻常。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也总有流星的夜晚。我深信不疑,乌石古村在数尽荒芜之后,必定会有新生出现,待到冷寂过后,终有一天会熠熠生光。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马星辉(古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艺教育促进会副会长。

     长篇小说有《天道》《张三丰传奇》《武夷之子》《星溪风云》《李纲传奇》;长篇报告文学有《最后一滴眼泪》《公仆廖俊波》《血脉》《纵横千里》;短篇小说集《小城人物》;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散文集有《闭嘴》《古道随笔》《本色人生》《人在旅途》等。传略辑入《中国当代记者传》《邵武市志》等多部典书。作品散见《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香港作家》等报刊,出版文学专著16部。长篇小说《张三丰传奇》与《李纲传奇》改编为影视作品与有声小说。

     20余部(篇)作品获福建省文学优秀作品奖、首届海峡两岸文学大赛奖、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大赛奖、华东六省优秀文艺图书奖、华东六省一市报纸副刊奖、中国作家征文奖等。2019年被中国作协表彰为全国“深札”先进个人。




编 辑:张晓静
初 审:张   威
终 审:赵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