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2016年4月28日,“第十三届(2016)中国慈善榜”在京发布,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凭借5.2亿元人民币的年度捐赠额,位居个人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首!

为表彰黄如论先生及世纪金源集团在慈善公益领域的卓著贡献,主办方特授予黄如论先生和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集团总裁黄涛先生年度“慈善事业特殊贡献”称号!世纪金源集团荣登“2016中国慈善企业榜”榜首!本届“中国慈善排行榜”共发布中国慈善企业榜、中国慈善家榜、中国明星慈善榜、中国公益基金会榜四大榜单。

在发布活动现场,主办方对黄如论先生的慈善事迹做出高度评价,在颁奖词中表示:“黄如论、黄涛父子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样的财富才可以流芳百世。在他们眼里,公益慈善不是企业家的多选题,而是必选题。人之抱负是奉献的情怀,没有了金钱符号的桎梏,这样的慈善公益之路会更加流光溢彩!”
中国慈善排行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央综治委办公室等指导,为国内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慈善榜单,榜单以“寻找榜样的力量、弘扬现代公益精神”为宗旨,每年均举办隆重的发布仪式,被誉为中国财富人士的“爱心清单”。自2004年举办首届评选至今,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是唯一连续十三年稳居榜单前六位的慈善家!

摩尔枭雄、亚洲第一商城操盘手、闽系房地产巨鳄、慈善的房地产巨鳄、中国慈善第一人——黄如论 诚信乃创业之本,育人为立国之基,融二者为一体,方能运筹帷幄。经营之道贵在把握时机,既要勇搏善战,又须严谋明断。创业与守业不仅要审时度势、缜密思考和果断追求,还须时刻谨记守信用,重诺言,做事诚恳,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方能信孚中外,近悦远来。正直的人,也是诚恳的人,他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同时还承担社会道义之责任,古今中外皆然。

男,汉族,1951年9月18日出生福州连江县马鼻镇辰山村,旅菲华侨,高级工程师,闽江学院副董事长。现任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华商会会长、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团副主席、云南省人民政府顾问、北京银行董事局董事、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慈善总会高级顾问、福建闽江学院副董事长、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名誉会长、北京唐风美术馆高级顾问等社会职务。

2012年7月25日,再次当选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副主任委员。
2015年,黄如论以31亿美元资产位列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第94名 。
2016年,胡润百富榜,黄如论以230亿财富排名第81位。
2016年,胡润房地产富豪榜,黄如论以190亿排名第19。
尽管拥有着巨大的财富,黄如论仍然是集团里最繁忙的人,“去年全年搭乘航班139次,平均2.7天就到一个地方出差。”但对于这位富豪而言,不论是事业还是慈善都是自己人生不断提升和追求品质的过程
年过五十的黄如论白手起家,历经35年,他所创的世纪金源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1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50多家子公司,8家五星级大饭店,3家Shopping Mall,员工10000多名,投资地遍及福建福州、北京、上海、湖南长沙,以及中国香港、菲律宾等世界各地。
地产大亨黄如论究竟拥有多少财富,似乎并没有为人们所熟知。2016年,胡润百富榜,黄如论以230亿财富排名第81位。 2016年,胡润房地产富豪榜,黄如论以190亿排名第19。但熟知黄如论的人都知道,其被人所称道,并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的乐善好施。

这位只身闯世界的福建企业家是中国目前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黄如论捐出了善款1820万元,而数年来,他先后为公益事业捐资已超过12亿元人民币。在胡润的慈善榜上,黄如论连续几年来位居于榜单的前列位置,曾一度被视为“中国首善”。
“企业做这么大,已经不是我单枪匹马一个人的事了,我跟我的员工是一体的,企业跟国家跟社会是血脉相连的,我不仅要对我的员工负责,让他们都生活得好,我还要实实在在对得起广大顾客,并尽力为社会多作贡献。”黄如论接受《中国新时代》专访时如此坦言,他说这也是自己一直以来奋斗的最大动力。
而作为宋代名儒、朱熹的女婿和大弟子黄榦的后代,黄如论表示受到家族道统的熏陶,更加使自己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并时刻不忘尽一己之力去回报社会。
出生于福建连江一个小渔村的黄如论,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养家,刚读到小学六年级的他就被迫辍学,丧失了继续念书的机会。 1986年,黄如论只身前往菲律宾。“记得那时候,没有知识的我在异国他乡寸步难行,因为不懂英语,进出海关面对全是英文的卡片,我非常尴尬。”在刚出国的那段时间,由于不懂英语,在国外又无亲无故,黄如论举步维艰,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那时,华人圈子中的很多朋友帮助了我,支持我找到事业发展的契机,其中很多人到现在还是我的朋友。”当时,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从事贸易黄如论在朋友的帮助下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1年3月,黄如论响应政府号召回国创业,带着从国外赚回的第一桶金,回福建开始投资房地产,独资成立金源房地产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全部人马8个人,但历经数年,很快发展成为福建最大的私营房地产商,并开发了系列经典之作——福州的国泰大厦、金源花园、金源大广场、乌山大厦、民安花园、晋河新村、金晖新村和福州会展中心,以及南昌的桃苑大厦、南昌金源国际商贸中心和海联大厦。
“当时,世纪金源的规模还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但是,祖国和人民依然给了我支持与鼓舞,这种浓浓的血脉亲情深深感动了我。我想这份感动,在我有生之年都无法忘记。”
1999年5月,黄如论北上京城,投资8亿元,用地2.8公顷,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于当年圣诞节前夕,推出全新蝶形结构的亚运村“世纪嘉园”,且首开北京准现房发售之先河。继而,在北京西山脚下,投资50亿元,推出北京世纪城一、二期,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2000年,世纪城一期开盘,以13.3亿元销售额创下北京销售套数、面积双第一;2002年,世纪城以20亿元销售额再度夺冠,且封盘售罄。2003年,北京世纪城三期建设项目如期而动,投资69.8亿元,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目前,世纪城堪称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城”。
此外,黄如论斥资38亿的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更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其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仅室内停车场便可停放一万部汽车。在黄如论的大手笔下,斥资80亿元的昆明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昆明世纪城、昆明金源大饭店、上海等地的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及超五星级的上海金源国际大饭店也相继打造完成。
黄如论说:“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都给了我很大帮助,在福州从事建筑业的时候,曾有三位老师细心地教授我专业知识;在菲律宾的时候,华人之间重视诚信为人的良好氛围让我受益匪浅,曾有不少朋友都出资出力帮助我。”正是出于感恩的情结,黄如论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

生活中的黄如论,穿着十分简朴。“我是一个和大家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人,穿着也比较朴素,只要衣服干净,显得人比较精神就可以了。”黄如论表示这缘于自己出身的影响——外表普通,内心却充满了对于生活的坚定信念。
黄如论表示由于自己小时候没钱买好衣服,没钱上学,还有因没钱住旅馆而露宿街头,种种艰难的生活给了他自己坚定信念:“冲破祖辈的农民思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落后的旧面貌,换来我幸福的家庭与成功的人生,并用我的双手换取收获来报答生我养我的父母、抚育我长大的祖父祖母,还有那些教诲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老首长、老革命。”

因此,黄如论始终认为,一个人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应该怀有知恩感恩的心理,并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报他们。“在我困难的时候,我得到过别人的无私帮助,这很让我感动,所以我知道困境中伸来一双援助的手意味着什么。”
从1993年至今,黄如论相继向福建、江西、北京、广东、重庆、四川、山东、云南等地教育、文化、交通、卫生、助学、敬老及见义勇为等各种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回国创业18年来,黄如论累计投资人民币400亿元,上缴国家税费60亿元,向社会无偿捐赠超过12亿元。
其中,捐赠上千万元的项目即有福州会展中心、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北京海淀区四季青乡敬老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云南省教育事业、重庆市教育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等。
“我认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道德、良知和善良都是应该坚持与秉承的。这既是人生大道,也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应有的运行内质。发挥财富的最大作用,用有价的金钱奉献无价的爱心,这才是财富真正创造出的价值。”黄如论说。

在黄如论的影响下,在四川地震后,金源的员工,纷纷踊跃捐款,总捐款达1436万元人民币,同时金源还专门举行了内部捐款仪式,募集54万元捐款,用于帮助家在地震重灾区的员工。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要那么多钱干嘛?金钱只是一个符号,再多的钱对我也是一个样。”黄如论说。
此外,对于自己的员工,黄如论怀着报恩之心。
他回忆说,在最初投资兴建福州国泰大厦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最艰难的阶段。“过春节时我身上只剩500块钱,但我还是坚持着把大厦封顶,并给员工发了全额工资,由此掘得世纪金源在大陆的第一桶金。”

如果说企业家的慈善仅仅是带有商业符号的做秀,但对于黄如论而言,则是自己人生不断提升和追求品质的过程。
黄如论由衷地表示,自己在年底回老家在公园散步时,有时会看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在轮椅里,由别人推着。“看到这些,我就会想到如果我到了八十多岁,也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会是什么心情?时间的流逝,是人类无法抗衡的,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创造的波澜壮阔、为世人认可的事业,必将突破个人的生老病死,获得永恒的价值。
所以,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道德的长度和良知的宽度,而这种有品质的思想,才能成就有品质的人生。”

黄如论的感悟也深深感染着自己的家人。其大儿子黄涛,办公室里就挂着黄如论亲笔写的横幅“梅花香自苦寒来”。据说黄涛在厦门大学念书时,有一天他生了病,很不舒服,就打电话让父亲派车去接,结果被严词拒绝了。
“我不希望他从小就娇生惯养,失去自我奋斗的志气。现在儿子长大了,已经在公司任职,但是我对他的要求只会更加严格。我到各地出差,就把他带在身边,详细地给他实地讲解,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
目前黄如论把四个孩子都安排在公司管理岗位上,他的兄弟姐妹乃至兄弟姐妹的孩子也都在公司工作,其大儿子黄涛是世纪金源集团副总裁。多年来,黄如论一直有意培养着黄涛,他要把自己的“本事”全部传授到儿子手中,在黄涛在很小时候就经常被叫去列席公司会议。黄涛在22岁大学毕业后进入自家公司时,是从施工、装修、销售等房地产的各个基层环节开始。也许是黄如论的影响,黄涛平时也行事低调,不好张扬,平静谦和。

由于这样一个家族式的公司结构,黄如论事必躬亲,多年来公司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他自己拍板,没有受到外力影响,据说他曾经每天都要去工地巡视3次,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推敲。因此,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黄如论看到有特色的建筑或者经营非常好的饭店,都会很有兴趣,详细地做记录和研究。
“我对时尚潮流也比较敏感。”黄如论说,前一段时间,就在家里看了电视剧《奋斗》。“这虽然是一部有关80后一代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的电视剧,但从中我感觉到了年轻人的朝气,感受到了新事物新思路的感召。”
黄如论表示,自己虽然50多岁了,比公司很多管理干部的年龄都要大,但一直努力接受新事物,不断提升思维质量,以求形成极具可行性的企业发展新思路。

“房地产业作为世纪金源的主要产业,其中灌注了很多我的创新思想,比如我们独特的规模化专业化造城理念,揉合传统与现代的围合式设计等。同时,我又根据国内星级饭店业市场实际,提炼出一整套中国式饭店运营理念,使饭店兼容更多社会功能。”
至于读书方面,黄如论表示无论是现代管理思想还是传统的经典著作如《易经》、《论语》等,都会有所涉猎,并将之运用到楼盘设计和商业管理中。此外,潜心于提升自身造诣、追求人生完美境界的黄如论,还热衷于书法、儒学、道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并先后出版了书法集和《为人处世与企业管理》等专著。
“不仅可以很好地陶冶身心,而在事业之外更是拥有了另一个人空间。”黄如论说。

熟知黄如论的人都知道,其被人所称道,并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的乐善好施。黄如论说:“我出生于福建连江一个小渔村,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养家,刚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被迫辍学,丧失了继续念书的机会。1986年,我只身前往菲律宾。记得那时候没有知识的我在异国他乡寸步难行,因为不懂英语,进出海关面对全是英文的卡片我非常尴尬。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如果有一天我飞黄腾达,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没有文化。
如果说企业家的慈善仅仅是带有商业符号的做秀,但对于黄如论而言,则是自己人生不断提升和追求品质的过程。
黄如论一直坚定地认为他的成长得益于父老乡亲的滋润、养育和关爱。因此他在富裕之后,乐于回报社会,特别是乐于回报养育他的故土和父老乡亲。“我是农民的儿子”,黄如论对自己曾经的艰辛生活念念不忘,“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很苦,我们从低层走到高层,就知道低层的痛苦。今天事业有所成功,对这些人就更加同情,很简单。”
观点一:我一不嫖二不赌,钱留给孩子还不如造福更多人更有意义。
观点二:取诸社会,用诸社会,要那么多钱干嘛?金钱只是一个符号,再多的钱对我也是一个样。我一个月1.8万元的工资也够花了
观点三:一个企业能否做好,一个人能够成功,靠的是智慧和机会,而非金钱。
不赌不嫖不吸毒的慈善家黄如论说:“我这个人一不赌二不嫖,也不吸毒,我的钱连我儿子一辈子也花不完,干脆拿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好了。”他也曾公开宣言,钱不会全部留给孩子,而是要投入到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去。对于黄如论的慈善举动,有人曾评论:“如果说有很多企业家的捐赠还是出于个人目的,那么黄如论可以说完全走出了这个怪圈。他以他的近乎神话般的伟大义举向这个社会昭示了一种真正的慈善精神。”

有媒体把黄如论称为“中国的卡耐基”,然而黄如论一直没有把捐款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运作,原因是“太忙了”,而黄涛曾建议父亲建立一个专项基金会。但黄如论认为:“我自己的专长是创造财富,至于做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采取捐赠,而不是直接成立自己的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