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倍努力,做好两件大事
——如论会长的致词
尊敬的瑞霖、文麟、贤模宗长和各位领导、各位宗亲:
在这充满喜庆的新春佳节里,我们又相聚在一起,举行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谨向大家致以节日的祝贺!
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成立已经10年,10年中我们取得许多成绩,也历经了许多问题。广大宗亲为了黄家的事业走到了一起,修建了祠堂,编撰了族谱,举行了大法会,参加武汉“世黄大会”,建造了潢川黄氏宗庙、固始黄氏大祠堂。大家为弘扬、传承宗功祖德作了许多努力。我们还成立了江夏慈善基金会,救助了许多困难宗亲,让许多贫困子弟上了大学。
过去的10年,我们取得了大量成绩,无愧为省委统战部领导的一级姓氏社团组织。大家信任我,推荐我当会长。对广大宗亲的信任和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要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今后5年,我们要加倍努力奋斗,做好两件事:一是要编修《福建黄氏联谱》。清朝时,我们黄家曾经在浦城进行过福建黄氏联谱编修,但限于历史条件,这项工作没有完成。现在我们有条件来完成这项文化工程,把福建黄氏的脉系连在一起,让我们的后代知道祖先的源流和功绩。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倾全力做好。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扶贫解困工作,这是江夏慈善基金会今后5年的首要任务。希望广大宗亲携手同心,认真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把江夏慈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谢谢大家!
铸就辉煌创伟业 再展宏图向未来
—在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黄如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各位宗亲:
“龙腾九域千年禧,蛇舞三春万象新。”值此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在举国上下欢庆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我们迎来了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第三届第一次代表大会,感到无比欢欣鼓舞。我谨代表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各位宗亲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向来自潢川、固始、武汉等省外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家蛇年大吉、事业兴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在第二届理事会的五年中,我们在第一届工作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下,在省委统战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依靠大家的努力,福建黄氏事业更上一层楼,获得更丰硕的成果,取得更成熟的经验。现在让我代表第二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五年来的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前五年工作回顾
我们第二届理事会于2008年2月产生以来,于今整整五年。这五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公认,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好时期,是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同样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佳绩。
一、大力开展源流研究,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增进团结。
开展源流研究,正本清源,是我们的立会宗旨。创会一开始,我们就连续不断地组织动员广大宗亲采集新旧谱牒,并依靠专家学者查阅大量国史方志,溯源追本,梳理源流,弄清世系。历经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福建黄氏世谱》的“源流世系编”、“人物编”和“宗祠编”等三部专着。
在这基础上,2009年,我们又以武汉“世黄大会”为契机,针对某些人利用以往族谱上的谬误,张冠李戴,以假乱真,造成畸形的“认祖归宗”现象,给宗族姓氏文化带来污染;再次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编写《黄姓之源》一书,作为“世黄大会”的礼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全书10多万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内容简要,资料翔实,涵盖面广,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富有说服力;尤其明确根在潢川,源自江夏,回旋固始,播迁南北,而后传遍中国,以至海内外。从而,对梳理源流、正本清源起了正视听的作用。大家公认这是研究中华黄姓发展史的一本佳作。
在武汉“世黄大会”上,我又代表省总会作了发言,指出:我们修谱建祠,开展宗亲联谊,为的是明世系、序昭穆,如果世系混乱,昭穆颠倒,就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我们希望广大黄氏宗亲团结起来,承先启后,为光大祖宗伟业,弘扬黄氏文化作出更多建树。
同时,五年来,各办事处都继续坚持源流研究的正确方向,在编修族谱、寻访失散宗支中,求真务实,取得可喜成果。
福州二办根据省总会的指导思想,把研究膺公宗史作为长期任务。自2010年起,继续努力寻访失散宗支。他们深入各地,查阅族谱,察看宗祠,召开座谈会,多方求证。在广东湛江黄氏认祖归宗后,近三年来,又在宁德三都丽水坑、虎贝大石坪,漳浦杜浔,南平王台,福安观里,福州晋安寿山村以及江苏苏州、江西余干、湖南衡阳等地寻访到失散的宗支20支、36万丁,进行了成功的对接;并汇编成《黄膺宗史研讨会文集》出版。
宁德办事处组织闽浙两省黄隆后裔六个宗支,编撰《黄隆宗史资料》,已完成《黄鞠宗史研究》、《隐公宗史研究》;还编修了《黄隐公源流世系谱》。
莆田办事处从2008年起,搜集、整理《莆阳黄氏文献丛书》,先后出版了六部,对发掘炎黄文化优秀遗产作出贡献。还组织编写《黄滔传略》、《黄公度传略》和《黄妙应禅师》等;对岸公宗史的研究也有进展,编修了《莆阳黄巷黄氏大宗谱》、《莆田东里黄滔族谱》和《石庭黄氏族谱》。
泉州办事处继续认真查对疑逗,重新梳理世系,修订了《紫云五安宗谱》;并支持青年学者李国宏编撰《明五部尚书黄克缵年谱》。
漳州办事处编印了《福建黄氏世谱·漳州编·岸公支系》,编修了《华安黄氏族谱》和《黄氏紫云长泰赤岭族谱》。
南平办事处编撰出版《黄峭文化研究文集》,编修了《浦城忠信黄氏宗谱》、《浦城鼎公派金溪宗祠族谱》。
三明市建宁黄氏编修了《建宁江夏黄氏》。
龙岩办事处花很大力气编印出版了《龙岩江夏黄》。
福州一办也组织力量编印出版了《虎丘黄氏历史文化名人事迹(117人)》。
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出源流研究的成果,认祖归宗的结晶。
二、努力建造黄氏宗祠、祖庙,修复和保护祖墓、祖厝等黄氏文物古迹,弘扬宗功祖德。
2008年8月开始,我们共捐资2300万元,在祖地建造潢川黄氏宗庙和固始黄氏大宗祠。特别是潢川黄国故城的黄氏宗庙,前后三进,周以围墙,内施廊庑,堂构辉煌,巍峨壮观。2009年落成以来,每天参观谒拜的海内外宗亲和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这不仅是天下黄氏向往的精神家园,而且是潢川、固始两地弘扬根亲文化、增进内外文化交流、促进祖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我们还捐资在福州三坊七巷和乌山风景区修复了“黄家大院”和“勉斋书院”,为弘扬炎黄文化,彰显先祖的丰功伟绩,为增添福州旅游景观,推动旅游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省总会的带动下,各办事处纷纷发动宗亲先后集资建造、修复了一大批宗祠、家庙和祖墓。
福州一办宗亲重修宋状元黄定墓,重修永泰南阳黄氏支祠、闽清湖头黄氏宗祠和东乾芝田黄氏宗祠。
福州二办宗亲修复连江财峰同心村黄氏祖厅、长乐金峰蔡宅芴峰黄氏宗祠和东阳黄氏宗祠以及古田璜溪颙公故居。
宁德办事处宗亲修建福鼎黄氏总祠、蕉城珓溪黄氏宗祠、福安苏堤黄氏宗祠;并完成黄鞠墓的一期工程,修缮宋黄时等三大夫墓。
厦门办事处(筹)宗亲完成厦门江夏堂的前期工程(祖祠),并启动二期工程(紫云屏、宗亲会馆)。
漳州办事处宗亲修建秋坑黄氏“追远堂”、万安后厝黄氏“永昌堂”、紫云福岸黄氏宗祠、龙海角美“迪光堂”、南靖汤坑“思敬堂”、漳浦积美社黄家祖祠,以及龙文区蓝田“种玉堂”。
南平办事处宗亲重建建阳麻沙黄氏宗祠,并抓紧进行峭公祠、墓周边环境的配套建设。
龙岩办事处宗亲全力推动客家江夏博物园的筹建工作。
三明办事处(筹)宗亲重修沙县宝山文崛楼黄氏宗祠、大田紫云黄氏宗祠,并积极筹建三明黄氏总祠堂和将乐黄伯固纪念馆。
三、积极开展闽台交流,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努力。
开展闽台文化交流,一直是我们总会十分重视的工作。黄姓是闽台两地同列第三位的大姓,两岸黄氏一家亲,我们要加强联谊交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五年来,我们继续拓展渠道,多次接待来访的大型台湾宗亲团队,并四次组团参加“海峡两岸百姓论坛”。其中2010年6月和2012年6月,黄鸿恩、黄种都、黄东明、黄伟煌和黄鸿恩、黄种都、黄水木等宗亲分别代表总会,率队出席在泉州举行的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和在台湾高雄举行的第四届海峡百姓论坛,还到台南、台中、台北、新北和桃园等地,同台湾黄氏宗亲联谊,黄鸿恩代表总会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交流的协议。
各办事处也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两岸宗亲互访,加深情谊,共谋福祉。泉州办事处旅台宗亲众多,他们自2008年以来,共开展两岸大型互访活动12次,参与的宗亲达数千人,并吸引旅台宗亲回乡参加各项事业。漳州办事处于2009、2010两年,各组织数百名宗亲赴台开展联谊活动。厦门办事处(筹)自2010年以来,每年中秋前后都举办“两岸黄氏宗亲中秋文化交流联谊”活动,每次参加人数都达六七百人。他们还多次组团访问台湾、金门,受到台、金政界黄氏高层人士的热情接待。宁德办事处组织50多位宗亲专程赴台寻访戍台名将黄礼鉁的后裔,收集到许多资料,并取得联宗。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得知福州城门连坂村,是中原连氏入闽最早的聚居地,而且同虎丘黄氏有联姻关系,特给连坂黄氏宗祠赠送“连黄姻亲”的横匾。台中市黄氏宗亲会副会长黄桃妹,几次来访福州二办,互相间并建立了联谊关系。此外,莆田、龙岩、南平各办事处也都组团赴台开展联谊活动,增进闽台的宗亲情谊。
四、广泛开展省内外、海内外联谊活动,取得新的进展。
五年来,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省内外、海内外的联谊活动,促进交流合作,推动源流研究。
省总会多次派出团组前往河南、湖北、海南、浙江等地出席黄氏团体的成立大会和根亲文化、纪念先贤,以及祖祠、祖墓建造修复等庆典活动,也多次接待来闽联谊的省外、海外宗亲。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09年10月,我们同全国22个省市区黄氏宗亲500多人,到湖北武汉和河南潢川、固始,参加“世黄大会”和潢川黄氏宗庙,固始江夏黄氏大祠堂落成庆典及己丑年祭祖大典。
此外,2008年,黄大辉、黄鸿恩代表省总会出席江西南丰庆祝井公牌楼暨双井中亭竣工典礼;黄纲文代表省总会出席广东澄海黄氏大宗祠落成庆典。2010年,广西、江西宗亲专程访问省总会,互相交流关于开展源流研究、宗亲联谊的经验。2011年1月,黄致宏、黄鸿恩代表省总会出席河南省黄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同年11月,黄鸿恩代表省总会出席固始根亲文化节等。
与此同时,各办事处的出访、接待等联谊活动也异彩纷呈。福州一办利用每年春秋祭祀敦公的时机,广邀海内外宗亲参加联谊。福州二办多次接待广东湛江、化州、汕头前来拜竭祖祠、祖墓的宗亲,还组织前往湖南、江西等地开展联谊活动。莆田办事处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宗亲互访热烈,情意交融。宁德办事处与浙南宗亲联系密切,七都黄氏理事会组织180多人去浙南参加祭祖活动。龙岩办事处接待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等省区10多批的宗亲团队,也多次组团前往广东、湖北回访,还出访马来西亚。厦门办事处(筹)每年中秋节都在江夏堂举办博彩活动,吸引数以千计的各地宗亲参加。江夏堂声名远播,连柬埔寨黄氏高官都回来拜谒,委托代为寻根。南平办事处海内外联谊素来活跃,足迹踏遍广东、江西、湖南、贵州等省,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同样也接待众多的海内外来访宗亲。漳州办事处一贯重视开展海外联谊活动,除组团出席海外世黄大会外,2010年还组织100多人访问泰国。
五、开展慈善救助,支持社会公益事世,服务广大宗亲,受到广泛赞誉。
2009年初,我们捐资一亿元,创立“福建江夏百姓医疗救助基金会”,2月份开展工作。一年间,就救助了127人,发放救助金131.7万元;捐助150多万元给福建省慈善总会,作为助孤专项经费;还捐款100万元,作为省总会活动经费。
2009年底,更名为“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到2012年底,先后捐建希望小学167所,还捐建一所“黄如论中学”,救助全省困难大学生2000多名,救助困难宗亲500多位。同时,捐资4.6亿元提供创办、发展江夏学院;捐资9亿元兴建规模宏大的福建科技馆。2010年,又捐赠3亿元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捐资1.81亿元赞助云南省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捐资1000万元赞助贵阳市水资源保护工程;并捐750万元给福建省慈善总会助孤工程。历年累计捐资各项公益事业累计人民币41亿元。(详见《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工作报告》)。
六、五年财物支出情况(略)
(二)十年来福建黄氏事业的发展变化
代表们、宗亲们:过去五年的工作,是我们创会十年来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紧紧团结全省黄氏广大宗亲,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把黄氏事业推向前进。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领导同志曾说过:“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作为姓氏源流研究会在福建省应该算是最好的一个会,工作是很丰满的,成绩是很卓著的。”对我们省总会的工作做了很高的评价。
十年来,我们福建黄氏事业确实有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梳理源流,基本弄清福建全省黄氏的支系,以及全国黄氏的大势。
省总会成立十年来,始终高举团结大旗,尊重历史,讲究科学,正本清源,求同存异,服从大局,从团结的初衷出发,通过源流梳理,达到新的和谐团结。
从2004年春节,我们就带领总会人员访问广东惠来、化州等地,与各地宗亲、专家学者广泛探讨黄氏源流,初步掌握黄氏的播迁和发展脉络,为编撰《福建黄氏世谱》作准备。紧接着,我们邀请著名姓氏研究专家刘佑平作指导,并同重庆黄永贵,广东黄哲、黄腾建等宗亲交流,还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宗亲建立联系。同时,总会陆续派出黄致宏、黄启权、黄意华、林卫平与专家林伟功、杨秉纶、方彦寿等到省内松溪、浦城、武夷山、建阳、邵武和厦门、龙海、浦西、上杭及广东梅县等地调查,并与宁德、闽清、南平等办事处宗亲作了反复探讨。先后举行各种研讨会、座谈会50多次,终于梳理出十个大支系,基本涵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其中不仅发现了浦城鼎公等新的支系,而且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问题,如浦西天从公支系,黄潜善的籍贯、世系,状元黄朴的籍贯、家世等问题,最后还以“存疑”的方式客观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广大宗亲继续探讨。《福建黄氏世谱》出版后,广大宗亲都认为,这是全省广大黄氏宗亲和许多专家学者心血汗水的结晶,开创了福建黄氏源流研究的新纪元,对海内外黄氏子孙寻根问祖,弘扬宗功祖德,开展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接着,我们又进行《黄姓之源》的收集、整理和编撰出版,从而,进一步弄清了全国黄姓的根源、大体走向,以及海内外的分布情况。
各办事处也陆续编撰了《黄膺宗史研讨会文集》、《黄隆宗史资料》、《福建黄氏世谱·漳州编·岸公支系》、《黄峭文化研究文集》、《龙岩江夏黄》等,全省黄氏源流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
二、建祠修谱,谒祖敬宗,形成较热的时尚。
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黄姓集资建造、修复宗祠、家庙及祖墓300多座,编修谱牒100多部,举行较大规模的祭祖活动42次,有效地发掘民族文化、保护民族遗产,并激发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怀。
2005年清明节,我们捐资150万元,在闽中千年古刹雪峰崇圣禅寺,委托广霖大和尚举办大型隆重的黄姓清明祭祖活动,来自海内外160多位黄氏宗亲与各大禅寺的方丈、法师等僧俗共350人,共同缅怀江夏黄氏先祖的丰功伟绩,祝福他们安眠泉下,祈求黄氏子孙兴旺发达,幸福安康。
2006年9月,我们组织福建、广东、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重庆、浙江、安徽、广西等省市区,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宗亲100多人到祖地固始寻根、祭祖和恳亲。
2007年10月,我们组织福建等16个省市和海外黄氏宗亲恳亲团参加潢川黄国故城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碑仪式、固始寻根博物馆揭牌庆典和黄氏大宗祠的奠基仪式。恳亲团还到江夏黄质山举行祭拜黄歇公大典,并出席江夏黄氏大宗祠落成大典。
2009年10月,我们又组织500多名海内外宗亲赴江夏、潢川、固始举行大型的“一会、二典”活动,把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与此同时,各办事处也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福州一办举行隆重的秋祭仪式和状元黄定墓陵重修落成典礼。莆田办事处举行仙游黄氏大祠堂重建落成典礼。宁德办事处举行“福鼎黄氏大宗祠”动工典礼。泉州办事处先后举行紫云始祖黄守恭祭祀大典和紫云始祖元配夫人李氏墓园落成典礼。厦门江夏堂举行中秋寻根祭和江夏堂一期工程竣工典礼。南平办事处举行峭山公祠重光庆典。漳州办事处举办纪念黄性震诞辰370周年暨诒安堡建堡320年庆典。龙岩办事处举办上杭黄天禄公诞辰840周年纪念活动,等等。
所有这一切尊祖敬宗活动,都有利于增进宗情族谊,增强黄氏子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联络各地宗亲,拓展两岸交流,打开联宗联谊的新局面。
十年来,我们从省内到省外,按支系渐次推开联宗联谊,形成天下黄姓一家亲。省总会年年有年会,让广大宗亲欢聚一堂。各办事处不断开展双向交流,加深情谊。省外,也多次邀请各地宗亲、祖地代表参加省总会的年会,学习交流,而且通过上述几次的大型庆典活动,先后联络河南、重庆、广东、四川、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22个省市区的黄氏宗亲,特别是加深了闽豫两省的姓氏文化交流。
同时,拓展两岸交流,为促进和平发展作努力。从2004年底,各分支组织70多人参加在深圳举行的“世黄第八届第二次大会”以来,先后参加多次“世黄大会”。2005年7月,总会接待台湾黄氏宗亲联合会大陆访问团260人;2006年7月,总会再次接待台湾黄氏宗亲恳亲团的台、澎、金、马23个县市的宗亲282人。十年来,各办事处举行海峡两岸恳亲活动前后达33次,仅泉州办事处就开展两岸互访12次。而且各办事处多次组织前往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新加坡等地恳亲,仅前往菲律宾就达6次。
所有这一切,都对开拓视野、深化源流研究、增进宗情宗谊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发展慈善事业,为广大宗亲办实事、办好事,逐步走上正轨。(详见《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工作报告》)。
五、加强自身建设,扩大企业家加盟,取得新的突破。
省总会成立伊始,首先解决固定的会址,在金源花园安排两套写字楼作为办公地点(2012年秋又迁至道山路勉斋书院)。设立秘书处,成立顾问团、专家组,并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同时,设立各办事处,作为分支机构,发展会员、联络会员。至今,全省有分支机构8个,发展会员3200多人。十年来,总会与各办事处持续运转,工作日益走上制度化、正常化。尤其近五年来,省总会及各办事处都重视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源流研究、联宗联谊、企业家加盟”三位一体的办会模式,注意班子成员的老、中、青三结合及在领导班子中增加企业家成员,为进一步拓展黄氏事业提供组织保证和资金支持。
厦门办事处(筹)经过多次酝酿,扩大了领导班子成员;,新增加的人员中,大都是青年企业家和活动能力较强的宗亲。宁德办事处在取得企业家加盟后,会务出现新面貌,设立了教育基金会、资助贫困子弟,办事处的办公场所和设备也得到改观。泉州办事处协助所属9个县、市、区充实班子人员,取得年富力强的企业家和离退休干部的加盟。仅2012年,企业家捐助就超过500万元。南平办事处领导班子经过整顿,热心的黄氏企业家担任了主要领导,工作更加起色,会务活动活跃。福州二办由于黄兆光等一批企业家加盟,使源流研究、寻访失散宗亲等工作有了资金保证。福州一办聘请黄永本等4位企业家为名誉主任,也促进了会务工作的发展。龙岩办事处增补3位企业家为副主任,1位企业家为顾问,特别是黄水木主任承担了全年各项开支,使会务活动更加红火。漳州办事处及所属机构的领导成员中都有企业家,他们捐款赠物,开展助学济困活动、修建黄氏文物卓有成效。
与此同时,省总会《江夏心声》报和网站工作也有显着的进步。《江夏心声》于2003年9月创刊以来,长流水、不断线,至今刊出75期。特别是五年来,在广大宗亲的呵护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每年6期增至8期,2012年又发展到12期。编辑部加强与各办事处通讯员的联系,及时反映各地的工作动向,指导读报用报,进一步发挥报纸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全省各地宗亲,包括偏僻地区的宗亲都能及时了解黄氏族人的动态;同时加强与省外黄氏组织的联系,及时报道省外动态,充实和扩大《黄氏研究》与《江夏文化》版面的内涵与外延,在省内外姓氏源流研究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受到广大宗亲的喜爱,也为许多图书馆和其它文博单位所收藏。同时,《江夏心声》网站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动态栏目及时更新,点击率不断上升。
(三)今后几年的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省总会和慈善基金会这两个层面的工作。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与福建江夏慈善基金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整合使用,通同协作,以最大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省总会务必坚持正常运转,健全制度,办好社团,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做好宗亲接待,并保证机关安全。在继续开展源流研究,推动建祠修谱,拓展宗亲联谊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两件事:一是下决心编纂出版高质量的《福建黄氏通史》和《福建黄氏联谱》这两部专着;二是继续办好《江夏心声》,既要按时出版,又要改进版面,改进文风、提高质量,即不仅要长流水、不断线,而且要越办越好,更受广大宗亲的欢迎。
与此同时,下大力气加强慈善基金会的工作。要认真办好慈善基金会,多办好事,而且把好事办好,把《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写好,真正做到“雪中送炭”,救助广大宗亲中最需要救助的人,使救助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慈善基金会的工作要深入下去摸底(即摸清全省宗亲中最需要救助人的情况),打好基础的工作(即了解谁真该救助、什么时候救助、救助多少才好)。要花时间一个办一个办地走,按全省黄氏宗亲的聚居村点,逐个地排查,访贫问苦,摸准贫困户(如伤残、长病、孩子幼弱等)的家庭,对所有贫困对象进行登记,实行长期有效的救济、助困、助读,特别要救助、栽培有希望的年青人,即“点得起火”的黄氏人才。总之,今后要以主要精力办好慈善基金会,掌握主动权,从申请、评议、公示,到确定发放,都有条不紊,而且救助得精确,做到皆大满意。希望省总会与各办事处的宗亲共同努力。